钒电池最新进展(钒电池龙头股)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年中,A股钒电池类的概念股呈现出一路狂飙的局面,攀钢钒钛、河钢股份、明星电力等涨势大好。钒电池的快速崛起引起了人们的猜想,锂电池为王的时代即将落幕?钒电池将会取而代之?

  

  

钒电池,大爆!

2022年7月,国家能源局对国家储能的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发布的文件上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关键点,一是宣告了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终结。二是大连液流储能调峰电站也随即上马,预计将在次月正式运行。

  

这是我国首个大型的钒电池液流项目,所采用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属我国首次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钒电池技术。

  

  

从这则消息上看,锂电池似乎有那么一些明日黄花的意味。然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项技术的突破仅仅是在能源储备方面,在电动车、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目前尚未找到更合适的替代品。

  

从2022年下半年市场反馈上看,钒电池作为新兴的产业,其初期爆发势头良好。特别是年中新能源、光伏等板块的整体调整阶段,给了新概念突破和冲刺的机会。

  

  

钒电池真的能取代锂电池?

事实上,在锂电池大行其道的几十年中,人们对于锂电池的使用从来不疑有他。然而近两年来,对锂电池发展的质疑声也渐渐变大。其中最有名的便是2015年那篇震惊整个能源界“锂电池阴谋”的文章。

  

  

这篇文章由网络写手一手炮制,经由互联网广泛传播,引发大众诸多猜疑。文章假借中科院的院士卢强之口,表明中国锂电池产业,是一场由美国人发起的彻头彻尾的阴谋。

  

文章中还特别使用了诸如“忽悠”,“完全失败”等极端性的词汇,吸引大众眼光。加上网络喷子们的推波助澜,让不少民众开始怀疑锂电池产业发展。

  

  

由于文章影响过于恶劣,专家学者纷纷站出来辟谣。其中就包含了这起事件的关键人,中科院的卢强院士。

  

在后续的澄清中,卢院士表示锂电池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他本人对于锂电池的技术路线相当不满。但是他的抨击点仅限于储能电池领域,并不涉及文章所谈及的动力电池方面。

  

  

事实也证明,这篇文章的荒谬。在文章发表后的七年多的时间里,中国锂电池在动力领域蓬勃发展,用数据抨击了所谓的“完全失败”等论断。但是,卢院士所谈及的储能电池领域,锂电池的统治地位正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最新的研究表明,相较于锂电池,钒电池在安全方面更加有保障,没有燃烧的风险。从整个生命周期上看,性价比极为突出,特别是充放电过程中,容量都不会大打折扣。这和锂电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下立现。

  

因此,在将来的某一天,全钒液流电池将在大规模出现在储能领域,并展现自身独特的价值。

  

  

锂电池的终结者——钒电池

钒电池,全称为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利用钒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通过硫酸电解液,产生钒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完成充放电这一过程。这是一种可再生燃料电池,同时通过更换电解液即可实现“瞬间再充电”的循环利用。

  

  

钒电池近两年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但是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对于钒电池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加拿大的VRB Power公司甚至在2001年已经实现商业化运营阶段。

  

而中国于2009年通过收购加拿大VRB Power公司,获得了这一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研究基础,逐步占据了世界性的技术制高点。

  

  

之所以钒电池逐步成为锂电池的良好替代品,其有着和一般的电池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下图所示,同锂电池和铅蓄电池相比,液流电池容量大,是铅蓄电池的4-6倍。

  

循环寿命次数可达到15000次以上,是锂电池的三倍以上。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突破,钒电池或许已经能够取代锂电池,成为未来储能界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很多人好奇的是,既然钒电池具有如此多的好处,且研究的时间并不算短。为何没有在储能电池界早早的闯出一片天空呢?答案和这项技术自身的缺陷,有着直接的关系。

  

钒电池自身的不足

钒电池之所以无法推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技术难度较高且能量密度偏低,二是成本高昂且价格偏贵。

  

首先是钒电池的能量密度低。尽管钒电池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高,且能量转换率高等特点,但是受制于钒这种金属特性,能量相对较低,同等能量输出的锂电池,其质量仅为钒电池的1/3,体积约为1/5-1/3。

  

  

如此巨大且笨重的钒电池,在应用过程中极为不便。特别是和以小巧轻便著称的锂电池,完全没有竞争性。这也是动力领域,钒电池始终无法取代锂电池的原因。毕竟没有人愿意拿着一块重如砖头的手机,日常出行。

  

  

其次,钒电池的运行环境也有严苛的限制,超过45摄氏度,可能会造成溶液中析出沉淀物,最终堵塞管道,影响电池的整体运行。但是电池运行过程中,电解液不断同钒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这一过程势必会放热。

  

如果是冬季,气温普遍较低,钒电池尚能正常运行。而到了夏季,部分地区受到高温影响,气温可能达到40度以上,钒电池在这样的环境下完全没有办法工作。

  

  

第三,尽管钒电池具有很长的寿命,但是仍然不可避免以酸性电解液在运营过程中,腐蚀正负极材料的情况。这说明了离子交换膜技术仍然存在未攻克的难题,需要长期依靠专业人士进行维护。

  

  

而导致钒电池无法大规模商业化的最关键因素,是成本。电池作为日常必需品之一,价格当然是越低越好。

  

目前,钒液流电池的成本约3-3.2元/千瓦,而同样的锂电池的成本仅为1-1.5元/千瓦。而造成成本如此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电解液,占据总成本的41%。同时,钒作为一种较为稀缺的金属,价格本就不菲。且随着钒电池受到多方的关注,钒价格也开始一路飙升。

  

综合以上几点,钒液流电池大规模普及使用仍有一段差距,特别在技术突破和降低成本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钒电池赛道谁是最后赢家?

随着行业内对钒电池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国内各大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目前,从钒电池上游产业链,即原料供应环节,国内有以下五大钒生产企业:攀钢钒钛、河钢承钢、建龙特钢、川威集团和德胜钒钛,他们占据了超过8成的市场占有率。

  

  

其中攀钢钒钛拥有全球最大的钒磁铁矿,企业所出厂的钒制品其市场占有量位列全球第一,为公司创造50%以上的业绩。由于其出品的钒制品品质高且销量大,受到了多方的关注。

  

  

在钒电池领域,已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国网英大和上海电气。其中国网英大自2010年便已经开始着手钒电池技术的研究,目前同江苏省电力公司展开全面合作,预计未来2-3年将会在当地设立一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示范项目落成。

  

  

但是根据武汉南瑞最新的披露上看,尽管其作为国内钒电池技术方面的第一人,但是很多技术仍停留在试验阶段,小范围试用,因此钒电池的创收相对较小。

  

目前公司已研制出兆瓦级别的全钒液流电池,且承办或合作的多个水电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已经实现并网,汕头市智慧能源项目也已经准备就绪,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这些成绩,意味着我国在钒电池行业的商业化之路已经日渐清晰,迎来腾飞不过是时间问题。

  

  

此外,在非上市公司之中,北京的普能、上海的神力等公司也在钒电池研究和商业应用领域展现出非凡的热情和野心。其追赶之势不容小觑。此外,中国还有大量的电池厂商,随着钒电池热度进一步上升,他们是否会参与其中,尚未可知。

  

但是可以判定的是,这一行业领域的未来竞争愈发激烈。到那个时候,也就意味着钒电池彻底摆脱技术难、成本高等问题,取代锂电池,成功上位。

  

  

2023年,是我国钒电池发发展的腾飞之年。技术领先是我国这一领域的优势,但商业化运行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例如国网英大这类上市实力公司,还是神力这类野心勃勃的上位者,都只有进行小部分试验探索,整体行业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

  

  

2007年的东京车展,斯巴鲁曾经展现了一台电动的概念车。其中电车的电池便是使用了钒电池,根据公司自述,该钒电池可中的钒材料相比,其存储的能量是传统材料的2-3倍,密度远超锰锂离子电池的2倍以上。

  

  

尽管当前仍然是锂电池的天下,但是随着钒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一定可以独当一面。随着这参与厂商增多,钒电池的商业化之路指日可待。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来源:视觉中国)

  钒电池概念股龙头钒钛股份(000629.SZ)又双叒叕迎利好消息。

  12月14日,钒钛股份公告称,近日其全资子公司攀钢集团成都钒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与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连融科”)签订了《2023年钒电池储能原料合作年度框架协议》,约定钒钛股份为后者钒储能领域多钒氨酸原料主供渠道,预计2023年度总数量(折五氧化二钒)8000吨。

  实际上,自2021年以来,长期从事钒产品生产销售的钒钛股份就不断加大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产业链延伸,包括但不限于与大连融科开展商业及技术上合作。

  有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钛媒体APP,“随着钒电池技术不断演进,作为长时储能最优解的钒电池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前夕。而钒钛股份作为具备资源优势的标的,其钒制品价值有望重估。”

  

预计年交易金额将翻倍

  公告显示,协议约定双方采取多钒酸铵原料购销的合作模式,钒钛股份承诺优先保证大连融科的产品均衡供应,确保大连融科生产需要;后者承诺所有原料均用于钒储能领域,将钒钛股份作为主供渠道,所需原料优先稳定地向钒钛股份采购。2023年度预计交易总数量8000吨,根据钒产品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协商确定每月具体价格,合同交易总额以最终成交金额为准。

  若本次签订的年度框架协议得以全部顺利执行,按照目前钒产品市场价格(铁合金在线网站公布的大厂98片钒价格12.3万元/吨),预计交易总金额约10亿元。

  实际上,本次签订的年度框架协议为前期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落实。2021年9月10日,钒钛股份曾与大连融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产品及服务、生产合作、平台搭建、市场拓展、技术合作及资本合作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后,公司与大连融科开展了具体商业合作。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公司与大连融科钒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和钒储能介质购销累计交易总金额约9.4亿元。

  钒钛股份表示,“本次成都钒钛贸易与大连融科签订2023年钒电池储能原料合作年度框架协议,有利于扩大公司钒产品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拓宽公司钒产品销售渠道,符合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公开资料显示,大连融科成立于2008年,是最早涉足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的企业之一,目前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开发、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及高端制造能力的服务商。由大连融科承建的首个国家级全钒液流电池示范项目的一期100MW/400MWh已进入并网最后阶段,并将正式投入使用。且在近日国内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首个GWh级别集采即中核汇能1G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中标候选名单中,大连融科赫然在列。且今年1月,大连融科完成A轮融资,4月进行股改,日前完成B轮融资,目前已进入上市辅导备案阶段。

  当然,双方的战略合作绝不仅限于原料供应和采买。今年10月11日,钒钛股份公告与大连融科共同投资3161万元成立合资公司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主要业务涵盖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技术研发、加工生产、市场销售、租赁等。且计划第一阶段,将在2022年内在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产能;第二阶段则为2023-2024年,将根据钒电池储能市场增长情况,协商投资建设产能 60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钒钛股份在最近的一次调研中明确表示,“第一阶段2000立方米/年电解液产能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来源: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合资公司所需的钒原料并不包含在上述协议约定的8000吨内。

  无独有偶,10月26日,钒钛股份再官宣,其与大连融科、国家电投集团西南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各方就共同加强全钒液流储能产业前沿关键技术应用,推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应用的推广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创新发展的目的,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乘东风延伸钒电池产业链

  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的多番紧密合作,实际是赶上了储能钒电池发展的东风。

  洛克资本投研部董事总经理李音临向钛媒体APP表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要求在保证煤炭作为能源安全压舱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降碳节能。而各类新能源,特别是风电光电等过往鼓励社会资本介入的领域,在过去五年都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但现在面临的局面是,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不是用电大区,风电光电如果无法及时上网,就只能弃电浪费资源,而储能可有效解决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供给间歇性与用户用电需求持续性之间的矛盾,储能需求高速增长成为必然。

  然而由于储能盈利模式还未完全跑通,储能发展主要靠政策驱动,通过技术研发推动降本成为储能各参与方共同的选择。这其中,全钒液流电池被推为长时储能、中大型储能场景的最适配路线。

  “各技术路线对比来看,全钒液流电池安全性较高、寿命长、扩容性强等优点比较明显,而且我国钒资源充足,产业链自主可控,所以在长时储能方面比较被看好。”有基金经理向钛媒体APP表示,目前钒电池技术与成本已经接近满足商业化发展要求,未来有望迎来较大成长空间。光大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将落地2.4GWh。

  (大型在建全钒液流电池项目一览,来源:光大证券研报)

  据国际钒技术委员会(Vanitec)数据,随着钒液流电池在新型储能装机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至2025年、2030年,全球钒液流电池的新增装机量将分别达到9.6GWh和32.9GWh。

  而钒电池储能的发展必将带动对钒电池电解液的需求,钒电解液占钒电池储能系统总成本的30%-60%。国际钒技术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基于单位用钒量7000吨/GWh,对应储能领域用钒量将分别增长至6.7万吨和23.03万吨,预计2030年钒的需求量有望在2021年基础上增长超过一倍。

  钒钛股份对此亦表示看好,“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陆续出台,对化学储能领域提供了有效支撑,从近期钒电池市场呈现的加速扩张状态来看,公司对未来钒电解液市场是相对乐观的。 ”

  而中国钒资源十分集中,在钒钛股份所在的四川攀西地区,拥有钒资源储量1862万吨(以五氧化二钒计),占世界储量的11.6%和中国储量的52%。钒钛股份作为世界主要的钒制品供应商,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完成钒制品(以V2O5计)2.35 万吨,同比增长1.73%。

  实际上,拥有资源优势并看好钒电池储能的钒钛股份,在钒储能领域的布局并不止于与大连融科的合作。钒钛股份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已经托管大股东的钒电解液生产线,产能1000立方米,也掌握了钒电解液的生产技术。”

  且正在进行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中,公司拟使用募投资金建设两个钒储能相关项目,包括投资1.80亿元的攀枝花钒厂五氧化二钒提质升级改造项目,以及投资8018.5万元的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项目。

  (钒钛股份2022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来源:公告)

  钒钛股份方面表示,“定增项目有一个高纯氧化钒,可以拿来生产钒电解液。”而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项目是面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革新时机下,带动化学储能产业发展的需要。将通过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攻关,集成从钒渣-浸出液-高纯钒-电解液-高能量密度电解液低成本制备工艺和系列应用关键技术,形成了全产业链的成套技术及装备。(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苏启桃)

  

在新能源的大潮之下,电力行业已经从过去跟钢铁板块一样地位的夕阳产业,

  

一跃而成为,新旧能源承上启下的朝阳产业

  

上接目前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的传统能源发电,

  

下接,正在大力转型的新能源发电,

  

而在碳中和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之下,电力行业更有望凭借转型,成为达成碳中和、碳达峰的中坚力量。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可能比稀土和黄金还要更有潜力IDE,承上启下的四家绿色电力龙头。

  


先来看第一家,国电电力

  

截至目前,公司每股股股价为4.61元,总市值为822亿,每股净资产为2.57元。

  

公司主营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电网经营;新能源项目、高新技术、环保产业的开发及应用;信息咨询。

  

公司也是承上启下,能源转型的代表,从公司的主营业务中来看,

  

  

公司目前火力发电,依然占据公司产品营收的大部分达到了83%,但毛利率为5%,导致,这部分的利润贡献只有38%,

  

而其二则是公司的水力发电,营收占比为5%,但因为毛利率达到了44%,所以,利润占比依然接近20%。

  

再次,则是公司的煤炭板块,公司还有煤炭要卖的,这部分营收也占5%,毛利率同样也有42%,利润占比达到了17%。

  

以上,都是公司的传统能源,

  

而公司目前已经由新能源发电贡献营收了,

  

公司目前的新能源发电业务占主营的4%,毛利率为所有业务中的最高,达到了50%以上,

  

也同样是得益于新能源的高毛利率,这部分的利润占比也接近20%。

  

  

截至2021年末,公司权益装机容量4976.67万千瓦,

  

其中火电3287.62万千瓦,占比66.06%;

  

水电1041.80万千瓦,占比20.93%;风电618.13万千瓦,占比12.42%;太阳能光伏29.12 万千瓦,占比0.59%;

  

风电、光伏、水电等非化石能源权益装机合计1689.05 万千瓦,占比 33.94%,超过三分之一。

  


第二家,华电国际

  

截至目前,公司每股股价为6.31元,总市值为514亿,每股净资产为3.86元,

  

公司主营发电、供热及其他相关业务,所发的电力主要输往各电厂所在地的电网公司。

  

公司同样也是一家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发电转型的代表公司之一,

  

从公司的主营产品来看,公司业务大致分为三大块,

  

  

其中,发电营收430亿,收入占比为86%,

  

其次供热业务营收49亿,收入占比9%,

  

售煤业务营收10亿,收入占比2%,

  

华电国际作为华电集团常规能源发电资产的最终整合平台和发展常规能源发电业务的核心企业未来发展目标是要致力于成为全球布局、积极拓展新产业新业态的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公司通过大比例参股华电集团唯一的新能源发展及整合平台福清发展,可进一步提高公司新能源权益装机容量。

  

  


第三家,明星电力

  

截至目前,公司每股股价为9.5元,总市值为40个亿,每股净资产为6.11元。

  

公司主要是从事水力发电、电力销售和自来水生产、销售及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公司同样也是一只典型的传统能源发电商,但它是水利发电,所以也是清洁能源,属于绿色电力板块,

  

在公司的主营业务中,

  

  

按行业来划分,电力行业营收占比为84%,毛利率为9%,利润占比67%,

  

其次,则是公司的建筑施工,营收占比为12%,毛利率为17%,利润占比为18%,

  

再次,则是自来水行业,营收占比为6%,但因为毛利率接近30%,所以利润占比也占到了15%。

  

公司的亮点是,拥有的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供电范围内,市场占有率为100%

  

同时公司还具有钒电池概念,

  

公司控股,陕西山阳县杨洼钒矿项目,已经获得采矿权。备案的矿石资源量为973.8万吨,五氧化二钒资源量为7.3315万吨。

  

  

这个储量相对于公司的体量而言,已经不算小了。

  


最后一家,湖南发展

  

截至目前,公司每股股价为14.86元,总市值为68亿,每股净资产为6.79元。

  

公司主营能源、健康养老及砂石资源。属于绿色电力板块。

  

在公司的主营业务中,

  

  

砂石,自然资源营收占比最高达到了53%,但毛利率较低,只有9%,因此利润占比为15%。

  

其次,则是公司的清洁能源业务,营收占比为43%,毛利率高达65%,利润占比达到了84%,

  

所以,实际上,从利润占比来看,公司还是一家正宗的清洁能源公司。

  

公司的亮点在于,潜在的国企改革和整合,

  

近日,公司大股东,将公司股权,无偿划转至湘投控股,

  

湘投控股将改组为湖南省能源集团,打造湖南唯一的综合性能源投资建设运营省级平台。

  

  

那么同是以能源为主业的湖南发展,在这个当口通过股权划转至湘投,后续会作何处理呢,值得我们思考。

  


以上,就是四家,各具特色亮。

  相关链接:歌词网